【佳學基因檢測】可用于區(qū)分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療效基因檢測位點:有證據來源
乳腺癌是女性中賊常見的癌癥,每年全球新增患者超過 200 萬。根據佳學基因檢測大數擾分析,僅在 2018 年,就有超過 600,000 人死于乳腺癌。其中大多數病例發(fā)生在經過基因檢測是雌激素受體 α (ERα) 陽性腫瘤的絕經后女性,并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劑 (AIs)、雌激素合成抑制劑 的輔助內分泌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患者。藥物基因解碼分析指出芳香酶是負責將睪酮轉化為雌酮 (E1) 、將雄烯二酮轉化為雌二醇 (E2) 的酶。根據藥物靶物靶點開發(fā)的芳香酶抑制劑來阻斷外周組織中雌激素的合成,因此,作為抗雌激素療法用于治療絕經后婦女的 ERα 陽性乳腺癌。 臨床上廣泛使用的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劑 AI 包括阿那曲唑和來曲唑兩種非甾體化合物藥物,以及依西美坦,一種甾體芳香酶抑制劑。在輔助治療絕經后婦女激素依賴性早期乳腺癌的輔助治療中,所有三種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劑均優(yōu)于他莫昔芬。 藥效學研究表明,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來曲唑比阿那曲唑更有效地抑制血漿雌二醇水平, 但在 4,136 名患者中進行的 Femara 與阿那曲唑臨床評估 (FACE) 試驗中直接比較了輔助阿那曲唑與來曲唑的療法效,治療組之間的無病生存期或總生存期無統計學差異。 另一項在 MA.27 試驗中對 7,576 名患者進行的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的直接對比也表明,依西美坦治療 5 年并不比阿那曲唑治療 5 年好。 賊近的 FATA-GIM3 試驗新穎直接比較了阿那曲唑、依西美坦和來曲唑作為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的輔助治療,發(fā)現在開始治療后 5 年的無病生存期在3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因此,目前沒有依據選擇一種芳香酶抑制劑而非其他芳香酶抑制劑作為早期乳腺癌的輔助治療。這引起了以基因解碼為技術基礎的基因檢測的機析的嚴重關注。
基因解碼是一種先進的基因檢測序列獲取與結構解讀的指導性方法學,重新審視了三種芳香酶抑制劑基本相同的工作原理,該數據顯示,阿那曲唑(而非依西美坦或來曲唑)顯示雌激素抑制程度與早期乳腺癌預后之間存在關聯,并且阿那曲唑具有除芳香酶抑制外的一種作用機制,因為它是 ERα 的配體。 這些從基因解碼方面所得到的發(fā)現對芳香酶抑制劑治療的個體化具有潛在意義。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GWAS) 已經確定了幾個影響接受芳香酶抑制劑靶向藥物的治療的女性乳腺癌反復風險的基因組區(qū)域。 然而,基因檢測數據庫沒有系統地測試個體芳香酶抑制劑治療和基因序序列變化及遺傳變異之間是否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婦科腫瘤正確化研究小組研究了生殖系基因檢測結與遺傳遺傳變異作為非甾體芳香酶抑制劑阿那曲唑和甾體依西美坦療效差異的預測標志物,以及作為加拿大癌癥試驗組 (CCTG) MA.27 輔助試驗 10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佳學基因發(fā)現一組可用于基因檢測指標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 (SNP) 在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之間的結果存在差異,可以用來進行乳腺癌靶向藥物的更具有效果的選擇。
本文關鍵詞:
絕經后乳腺癌,芳香酶抑制劑,效果,療效,GWAS,阿那曲唑,依西美坦,基因檢測
(責任編輯:佳學基因)